東引小吃店,是北台知名的巷弄美食代表之一。這家小吃店的故事始於東引旅台鄉親劉依清,他與舊識老兵共同經營小麵攤起步,經歷多年耕耘,最終將「東引小吃店」打造為饕客心中必吃的美食名店。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的「東引小吃店」,藏身於南京公寓市場的巷弄內,雖然外觀不起眼、環境樸實,但店內的麻醬麵、牛油乾麵、豬油拌麵卻享譽港台。舒國治和香港美食家吳家輝都對此讚不絕口,並將「東引小吃店」列為必嚐美食之一。「東引小吃店」全年幾乎無休,營業時間從上午11點開始,一直到凌晨4點,橫跨中、晚餐與宵夜時段。即便是深夜,依然常見排隊人潮。正是這樣的熱情與堅持,使得「東引小吃店」名震北台。
劉依清原本在東引南澳以打漁為生,但漁業的沒落使他選擇轉行。民國62年,在友人王順凡的幫助下,劉依清與妻子張火金帶著兩個女兒來到台灣。來台後,張火金最初在基隆與內湖嘗試做小生意,但屢遭挫折。劉依清一家人最終在松山接手麵攤,展開了他們在台灣的麵食之路。最初,為了生計,他們不得不全年無休。張火金甚至在完全不會騎摩托車的情況下,努力學習騎車,只為了提高採購效率。在市場的採購路上,她也被戲稱為「暴走阿嬤」。
小麵攤最初取名為「陽春麵第一家」,但劉增秀認為這名字過於「土氣」,無法展現家族的背景和精神。於是,他提議改名為「東引小吃店」,以東引為名,不僅是對家鄉的思念,更象徵著劉家人對家鄉和奮鬥精神的深厚情感。這個名字成為了品牌的象徵,將「東引小吃店」不僅定義為一個麵攤,更是一段家族傳承的故事。
在南京公寓市場經營時,「東引小吃店」曾面對當地地痞的騷擾,但張火金用強悍的態度和智慧解決問題,還結識了同鄉的守護者。這樣的故事成為「東引小吃店」奮鬥精神的象徵。隨著時間推移,劉家人憑藉勤奮和技藝,將店內的菜色逐漸豐富,從陽春麵、麻醬麵、炸醬麵到牛肉麵、滷味,菜單的多樣性和地道風味吸引了更多顧客的光臨。
張火金在台北的打拼歲月充滿艱辛。她曾多次騎車往返中和與松山,甚至因車禍導致腳部受傷,但她依然不改初衷,最終選擇在麵攤附近安家。隨著「東引小吃店」的生意越來越好,劉依清一家人也逐步在台北站穩腳跟。如今,「東引小吃店」由劉家第三代接手經營。從劉依清到劉增秀,再到現在的劉松豪,這家小吃店不僅傳承了東引的風味,也承載著一家人多年的奮鬥與成長。
「東引小吃店」的故事,從一個小麵攤的艱難起步,到成為知名美食名店的傳奇,一步步見證了劉家人對生活的堅持與熱愛。無論是身處何處,這家店始終如一地將家鄉的美味、溫度和奮鬥的故事,帶給每一位顧客。